
湖南润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湖南润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电力网络安全、电网配网自动化、电网大数据应用、风电光伏澳门威斯尼斯游戏网址技术、充电桩技术与应用;智能化电网建设、通讯和数据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电力技术设备产品销售;计算机系统集成、电力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监控与多媒体通信系统集成;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为主;并具备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四级、安全技术防范二级资质的规范化企业。
润能电力凭借在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和IP数据通信领域的综合产品技术优势和领先解决方案;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在电信基础网络、业务与软件、专业服务和终端等领域都确立了一定地位,公司目前主要产品为:网络安全产品、光传输设备(SDH)、通信电源设备、精密空调、会议电视系统、数据设备(IP网络)等。长期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智能电网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华为、新华三H3C、维蒂技术等知名企业的代理经销商。
润能电力在国家电网湖南配网自动化应用领域和澳门威斯尼斯游戏网址二次设备集成工程领域名列前茅;售前、售中及售后工作受到广大业主一致肯定和好评。
在业务不断发展的今天,公司紧紧围绕打造“润能”企业品牌这一核心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专业技术服务为目标”的管理理念;形成“善于学习,勇于创新,追求进步,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
备注:相关资质文件如下:
1、营业执照:
2、资质文件:
润能电力是电力系统最重要的价值客户,电力信息化一直为各行各业所仰慕与追随,电力改革已经走过近10个年头,伴随电力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而成长壮大,从ATM改IP、第一代调度数据网建设、综合信息内外网安全加固到今天广域全景智能调度双平面、集中式大数据中心、云计算资源池、物联网,随着这几年来电力信息通信的飞速发展,新技术与新应用推动了信息通信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传统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界限被打破,作为电力行业客户首选的IP信息通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凭借领先的技术、专业的团队、丰富的行业解决方案及贴心的服务,产品与解决方案广泛应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各发电集团及两大辅业集团公司各级单位。
配电自动化EPON通信系统
配电自动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之一,需要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采集尽可能多的配电信息,并向下延伸到低压用电信息的汇集。
概括地讲,智能配用电系统通信平台有主站核心网络、子站广域通信网络及支线终端接入网络三部分组成,其中主
站网络目前全部为标准的局域以太网络,子站广域通信网络随着电力通信基础网络SDH/MSTP/PTN、电力调度及通信业务网络的广泛覆盖,已经具备光纤网络通信条件,目前主要是在支线终端接入层面,存在着多种通信方式。支线终端通信系统是建设智能配用电系统的关键技术,该通信系统的好坏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优劣,配用电自动化要借助可靠的支线终端接入通信手段,将控制中心的控制命令下发到各执行机构或远方终端,同时将各远方监控单元(FTU/TTU/DTU/ 采集器)所采集的各种信息上传至控制中心。配电自动化对终端通信系统的要求,取决于配电网的规模和要求实现的具体希望水平,总体比较各种通信方式的优劣应综合考虑如下几点:
·通信的可靠性;
·通信技术的先进性;
·可行性和使用维护的方便性;
·配电通信的实时性;
·通信系统的可扩充性。
EPON 技术
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是一种新型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它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之上提
供多种业务。它在物理层采用了PON(无源光网络)技术,光线路终端(OLT)与光网络单元(ONU)之间仅有光纤、光分路器等光无源器件,无需租用机房、无需配备电源、无需有源设备维护人员,因此,可有效节省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尤其适应于配网线路配网结构,具备通信保护能力。目前的电力骨干网络已满足向配网线路延伸的基本条件,EPON 技术非常适合于呈带状或链状分布的配网线路。与配电网一次具有天然的拓扑共性,系统建设成本低,易于维护,标准10/100BASE-T RJ-45 以太网接口输出至终端,方便应用和扩展,485 等接口也方便原有业务终端的接入。相对于曾经在配用电领域使用过的工业交换机技术,EPON 具有差异性特征(如表1 所示)。
通过对比和网络结构的分析,EPON 无源光网络技术比工业交换机,在组网可靠性、带宽分配、维护成本低、网
络可扩展性等方面均有优势,适于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配用电接入应用。
湖南润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在长沙和湘潭配电自动化工程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系统中,采用了成熟、安全、先进、可靠的技术方案,以及持续、高效、快捷地向客户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多元化的服务,是通过验收的优良工程。EPON解决方案的目前规模为S12500核心交换机4套,7500E系列光线路终端(OLT)数量为18套,ONU数量为600套左右。自上线以来,运行正常,稳定性高,满足了智能配网和用电信息采集应用的需求。
EPON ODN 设计与实施规范
智能配用电光纤通信网络采用EPON 技术组网,其中光链路ODN 的设计是PON 系统的关键点之一。ODN是基于PON设备的FTTH光缆网络。其作用是为OLT和ONU之间提供光传输通道。从功能上分,ODN从局端到用户端可分为馈线光缆子系统,配线光缆子系统,入户线光缆子系统和光纤终端子系统四个部分。光路ODN 核心指标是光功率预算满足需求(<26dB)。
设计原则
ODN 设计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主干光缆应综合考虑一次线路地理情况、配用电规划和市政规划等因素,合理规划光芯数量;
·分支光缆可根据配变实际地理分布情况采用点到点或环形光缆;
·通常规划每个PON 的ONU 数量在10—20 个之间,老城区可预留小余量,新城区要求较大
余量;
·在每个PON 的光路设计中:
a)对于配变密集分布情况,采用1—2 级均分分光模式;
b)对于配变稀疏分布情况,采用非均分多级分光总线串联方式,最多不超过8 级;
·根据线路光缆与配变分布情况选择主干交接箱和接头盒的位置。
设计模型
在配用电EPON 光路设计中常见的模型有如下几种:
近几年配网自动化EPON ODN 的设计与实施日益成熟,根据实际需求、易维护、扩容性及可靠性,主流采用图1 一级分光模式(分光器放置在两端的变电站配线架内)和图4 主干光纤保护模式。
施工规范
·EPON 光网络从OLT 设备端一直到ONU 设备端必须
采用符合G.652 标准的单模光纤。
·H3C EPON 设备支持10km 和20km 两种最大传输距
离规格。20km 规格需要支持20km 传输规格的OLT 单板和
ONU 配合使用。不同规格的单板和ONU 之间可以配合使用;
·最大传输距离10km 或者20km 是理论规格,实际最
大传输距离以光路总损耗为准。例如,20km 模块在只接1:16
分光器时可传输更长距离;而5km 的光纤如果光路损耗超过
30dB,则最大传输距离肯定小于5km;
·总线形EPON 组网、多分光器级连组网、长距离组网
请使用20KM 规格的OLT 单板;
·接收侧光功率不能过强,不能超过ONU 饱和光功率。
一般地,要确保ONU 输入光功率在-24dBm ~ -8dBm 范围
内。到达每个ONU 的光功率差异不要太大,同一OLT 下连
接的ONU 光功率相差一般不要超过15dB;
·一般不能用光纤直接连接ONU,需要添加分光器或衰减器,
避免ONU 接收的光强度超过ONU 光接收饱和光功率(3dBm);
·同一OLT 下两个ONU 间的最大距离差不应该超过
20km。ONU 接收侧需要留有1—2dB 光功率预算,确保环
境变化情况下光路的稳定;
·光衰减最大的ONU,其接收光功率也不能小于-24dBm,
否则光功率小于ONU 的接收灵敏度,导致OLT 无法发现
ONU。注意:ONU 光衰减最大的地方不一定是最远处,光衰减
值不完全和距离相关,关键因素是光路所经过分光器的分光比;
·所有光纤、光缆、尾纤的弯曲直径必须大于8cm;
·OLT/ONU/SPLITTER(SC/PC 接口)所对接的光纤接
口必须都是SC/PC 类型。如果不是,可以使用跳纤对接;
·所有光分路器、熔纤盒、ONU、电源适配器以及附带
的法兰盘必须固定,避免悬挂、摇晃;
·光路工程验收非常关键,一定要有明确指标,确保最
小的光纤损耗,避免因施工不规范导致的光路损耗。
光路工程验收
在EPON 网络中,OLT 和ONU 之间的光路质量对整
个网络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调试OLT 和
ONU 之前,必须对光路进行验收,保证OLT 和ONU 之间
的光路满足标准。同时,这也是光路工程投入正常使用的
验收条件。具体标准如下:
◆ 光指标
·楼道ONU 光接口输入端,来自OLT 的光功率必须
大于等于-24.0dBm,并小于等于-8dBm;
·同一OLT 下所有ONU 光接口输入端的光功率,最
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不得超过15dB。
◆ 工程
·所有光纤、光缆、尾纤的弯曲直径必须大于8cm;
·所有光分路器、熔纤盒、ONU、电源适配器以及附
带的法兰盘必须固定,避免悬挂、可摇晃;
·所有未使用的光纤端头必须使用光纤帽保护;
·通过网管查看BER/FER 指标可以了解ONU 的光路质
量状况:如果出现ONU UP-DOWN现象则说明光路非常恶劣;
对于BER/FER 大于7 位数的ONU(正常情况下BER/ FER 应
该是0),必须停机检修;光路整改完毕、验收通过后再开通;
·EPON 光纤兼容G.652 标准,OLT/ONU/SPLITTER
(SC/PC 接口) 所对接的光纤接口必须都是SC/PC 类型。
同时,安装完成后还应检查:
·检查EPON 设备安装得是否平稳可靠,各种螺钉是
否遗漏、是否上紧;
·检查选用电源与EPON 设备的标识电源是否一致;
·检查各网络接线是否连接正确;
·检查地线是否连接;
·检查配置电缆、电源输入电缆连接关系是否正确;
·检查接口电缆是否都在室内走线,无户外走线现象;
·清理现场,保持施工现场清洁、整齐。
支撑智能电网发展的八大信息化技术
依据国家电网的规划,2011至2015年将进入“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阶段,这个庞大的项目将在未来10年内给国内外同行业者带来数万亿的市场机遇。据计世资讯统计,据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在智能电网全面建设阶段,未来年均智能化投资额也将达到350亿元/年。这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总信息师吴玉生提出了支撑智能电网发展的八大信息化技术与创新:
一、安全接入平台:解决智能电网中各环节以及经营管理中物资、应急指挥、移动办公的安全接入需求,建立多渠道互动访问入口,提升信息双向交互的安全防护能力,为智能电网主动安全防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海量历史实时数据平台:实现对智能电网的各环节运行和监测中产生的海量历史实时数据的存储、集中、整合、共享和分析,同时对外提供标准统一的访问服务,为智能电网各业务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三、输变电状态监测系统:通过运用各种传感器技术、广域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智能电网各类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监视预警、分析诊断和评估预测,支撑设备状态检修,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实现输变电设备状态管理。
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高效实时信息采集,提高电能计量自动化程度,全面支持阶梯电价、分时电价及全费控业务的开展,为营销自动化及智能用电增值服务奠定基础。
五、电动汽车运营管理系统:建设统一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系统,实现对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提供客服、计费、清分、资产、配送等业务支撑,实现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应用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有效支撑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管理。
六、95598互动服务网站:建设统一的95598互动服务网站,进一步拓展客户服务渠道,满足客户多样化、互动化服务需求。为电力客户提供灵活定制、多种选择、高效便捷的服务。
七、故障抢修管理(TCM)系统:发挥信息化对智能电网变、配、用、调度环节的综合支持作用,为提高故障抢修过程工作效率和各种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撑,进而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
八、智能决策分析平台:构建全公司统一的智能决策分析平台,实现智能电网和经营管理各类信息可观察能、可判断、可预测的决策分析能力;增强决策分析的可视化、互动化,支撑智能电网建设。
智能电网的信息化建设工程复杂,需要大批具备丰富的电力行业实践经验、善于洞悉电力系统管理特点、能够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管理软件与服务供应商共同参与。